|
节选《双流古迹遗址》丹土地介绍丹土地【单土地】,原是华阳、仁寿、简阳三不管之地。由于此地,土陶业历史悠久,导致三州六县周边活不下去的穷汉前来谋生,成为当地的土陶工人。一时间,那些大商人到这里来兜揽生意,江湖码头的袍哥大爷都在这儿耀武扬威。工人们做完活,也要进茶房酒店消愁解闷,消除一天之疲劳。而发了财的窑老板、土陶商则开始在此地修建房屋,并逐步形成集市,所以在丰厚的物质基础上形成了具有1400多年的古典建筑_丹土地明清一条街。到了清代,丹土地成为仁寿县在华阳县境内之飞地,于民国1944年划入华阳县。丹土地地理位置丹土地曾经是亭阁峥嵘,重檐飞峙,房与房之间错落有致,楼宇宏丽,雕饰精巧,梁柱辉煌,窗棂考究,具有雅朴、多巧、多变之特色。而今这里现存的100多间民居中,其建筑格调为木结构,以挑梁或穿逗式为多。屋顶以硬山和悬山、歇山为多。当你身临于这条街长百余米,宽约3—5米的青石板上时,你会感觉到川西居民的特色,在这里体现淋漓尽致。而在街中部一户人家的天井里,那精美的石刻雕花,轮廓分明,栩栩如生,具有很强的立体感。那精湛的技艺,让人联想到丹土地繁盛时期的辉煌。同治龙窑丹土地,俗名单土地,为什么呢?这里还有一个故事!在丹土地热闹非凡的时期,也有冷落的角落,那就是土地庙。这庙里的土地爷是个贪心鬼,人间的繁荣使得他嫉妒得心慌。于是怒气冲冲地上奏玉帝:“我地人心不古,糟蹋神灵,应示惩戒,以儆效尤。”那玉帝也不详查,竟胡乱“准奏”。这样便苦了穷人,几十天都下雨,庄稼颗粒无收,窑厂和泥之水也找不到。没奈何,人们只得推车挑担送财帛礼牲到土地庙,求土地老爷上祈玉帝,下雨救急。土地爷可发财了,猪羊成群,钱帛如山,乐得他眉开眼笑,端着烟杆儿,拄着拐棍儿,到处寻欢作乐,夜不归宿。一天,他颠颠倒倒地走到籍田铺欢喜桥,只见山上树木成荫,郁郁葱葱,百花争艳;山下庄稼绿油油,顿生贪念之心,揣摩一会儿,直端端朝土地庙走去。这个欢喜桥土地是个单身汉,除了庇佑当地生灵外,爱棋成癖,没有下棋就贪睡。当然是邋邋遢遢,家务穷烂。一天,他正在做美梦,突然听见有人叫门,开门一看是丹土地,就说“听说你老兄发福了,恭喜啊!”。丹土地说:“同喜,同喜,今天闲得无聊,特寻欢兄消遣。”双喜桥土地按捺不住说:“好,杀一盘如何?”于是丹土地与欢喜桥土地下起棋来,结果丹土地败给了欢喜桥土地,便把土地娘娘送给了欢喜桥土地。自此,“丹土地”变成了“单土地”,而“欢喜桥土地”成了“双土地”。改革开放后的今天,明清一条街_丹土地更是人流如织,车水马龙。叫卖声、吆喝声,此起彼伏,一片繁荣景象。丹土地街2001年4月,被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。图片来源于网络 |
|